【台灣各鄉鎮地名之由來】之七

2010110210:00

台北市各區地名之由來

1萬華 舊名艋舺,亦作「蟒甲」、「文甲」、「莽葛」,為凱達喀蘭族語MOUNGAR 之音譯,意指獨木舟及獨木舟聚集之地,其地濱河,土壤膏腴。初僅凱達喀蘭族在此居住,除射魚維生外,兼以所產苦茗、蕃薯等物,以獨木舟載運至淡水河上游新店溪,與漢人交易,遂得「艋舺」之名。
2士林 舊名八芝蘭,康熙四十八年,陳賴章集團亦入墾此區。至清末,科名特盛,文風蔚起,改稱士林,取士子如林之意。
3松山 平埔族錫口社的故居,日本人改為松山。
4大安 由於(大灣庄),(灣)和(安)的諧音而得名
5北投 平埔族的語言,北投就是指女巫。
6內湖 位於台北盆地內側的盆地。
7南港 因地處基隆河之南,有港可以泊舟故名。
8文山 民國79年把景美區和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。而景美區地名之由來乃因古人用木頭或竹子製作的大水槽稱作(筧)或(木見),在水槽尾端部份叫(木見尾)、(筧尾),後來叫成(景尾),再改為景美。至於木柵區地名之由來,乃因漢人與原住民抗爭時代,漢人在景美溪邊興建木製的大型柵欄,防止敵人入侵。
9信義 民國79年把松山區鐵路以南、及大安區和平東路以北獨立分出而來
10中正 民國79年將古亭區和城中區合併為中正區。而古亭區地名之由來乃因由(古亭苯)這種裝稻穀的建物得名。或擊鼓示警的(鼓亭)而來。至於城中區地名之由來,是因為位於古台北城的城池中央。
11中山 台灣光復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。
12大同 由(大)隆(同)而來。
 
 

高雄市各區地名之由來

1高雄市 此地原為西拉雅平埔族打狗社居住地,日據時期日本人把河洛語(打狗)改成與日語發音相近的─高雄(Taka),因此改稱為高雄沿用至今。
2左營區 明鄭時實施屯田政策,本區以『左營』之部隊進行開墾,故稱之
3鼓山區 三百多年前這裡是西拉雅平埔族打狗牙社活動區域,漢人稱之為『打鼓社』,且此地有一小山丘(萬壽山),其狀兀然凸起有如『鼓』狀故稱鼓山,。
4三民區 台灣光復後取『三民』主義的三民作為區名。
5鹽埕區 明鄭時期和清代有漢人開發為曬鹽區,河洛語廣場叫做(埕),如今為行政中心,依然保留開拓之初『鹽埕』的原始地名。
6前金區 昔日可能是明鄭時代實施屯田制度時,為『前金』營的拓墾區,故而稱之。
7新興區 為『新興』的商業精華區,故稱之為新興區
8苓雅區 三百多年前明鄭萬曆年間漢人入墾,在本區的松樹根上發現有球塊狀『茯苓仔』,漢人搭寮採集,故稱『苓雅寮』,台灣光復後改為『苓雅』區。
9前鎮區 明鄭時期實行屯田政策,本區屬於『前鎮』軍營開墾區,故稱前鎮區。
10旗津區 本區為長條形海岸外的隆起沙洲,有如一支『旗』子橫在港外,『津』
就是過渡陸地或港口必經的地方,故稱『旗津』,北端形成高雄港,南端形成小港。
11小港區 清末由於泥沙淤積,使當時的『鳳山港』衰落成為小港叫作『港仔
土乾』,日據時期把『港仔土乾』改稱『小港』
12楠梓區 昔日此地盛產『楠木』和『梓木』,又是木匠集中區,『梓人』就是
『木匠』的意思,故稱『楠梓』。
 
 

基隆市各區地名之由來

1基隆市 平埔『凱達格蘭』族老家,漢人聽成河洛語的『雞犬加籠』,後簡稱『雞籠』,清代把『雞籠』改稱『基隆』表示『基地昌隆』
2中正區 原叫『八尺門』,與基隆港外的和平島以橋相連,光復後為紀念故總統蔣中正才改名。
3中山區 基隆港區有『白米甕』老地名傳說,光復後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才改名
4安樂區 取自區內的『安』和里及『樂』一里的里名
5信義區 原叫『田寮港』,光復後取自『八德』中第五、六德『信』、『義』作為行政區名。
6仁愛區 原名『石牌街』,光復後改為仁愛區
7 七堵區 先民拓墾時期,防止當地先住民各族入侵的土牆,七堵就是第『七』座『堵』牆
8暖暖區 平埔族暖暖社的故鄉